一大桌子人,年夜饭的热闹气氛刚刚被一盘红烧肉推向高潮,突然有人把筷子往桌上一搁,开口就是:“你对象呢?”现场立马安静得能听见隔壁小孩的鞭炮声。你要说这不是中国家庭过年的标配环节,我都不信。那一瞬间,平时满场飞的“光棍兄弟”们全都变成了低头族,手机刷得飞快,谁也不敢接茬,场面一度比世界杯点球大战还紧张。
其实这事儿要真往前倒腾,还真得回到八十年代。那会儿计划生育的大旗一挥,村里人家都跟打游戏卡关似的,生个男孩才算通关。女儿,唉,连名字都没来得及想,可能就被塞进那口老木箱子里了。小时候隔壁婶说,她家那年头生了仨闺女,第四胎差点被罚得连锅都卖了。你说狠不狠?可那时候,家里老人谁还关心什么性别平等,能多生个儿子,脸上都能笑出褶。
我家那片地界儿倒显得有点另类,三四个女儿加一个儿子,成了村口茶摊的热门谈资。你以为只有农村这样?其实城里也差不了多少。大学舍友小李家住广州,他爸妈给他安排相亲,把老家的亲戚都请了一遍,最后姑娘一个比一个率性,都没看上。小李最后只能自嘲:“我爸妈都快成婚介所了。”
有人说这不就是社会“进化”带来的副作用吗?性别比失衡被国家统计局用冷冰冰的数字敲在了墙上——2010年那会儿,咱中国男生比女生多出了三千万。这个数字搁在体育圈,相当于多了数十个曼联球场的男球迷,谁看了不头皮发麻?再看看近几年,“光棍村”新闻年年冒头,农村的适婚小伙儿愁得直挠墙,彩礼涨到天花板还没着落。老张为娶媳妇攒了三年摩托,媳妇没影儿,倒是把摩托骑出了花样。后来有人说可以试试国外“组队”,老张一脸懵:“英语太难,媳妇跑了都追不上。”全村人都乐了,笑声底下是藏不住的心酸。
有时候想想,怪谁呢?你说是家长没良心,还是政策太顶?其实谁都知道,那个年代的选择余地就那么点,社会观念死死卡着每一个家庭的脖子。你看看,“生男生女都一样”这种标语,贴了多少年才有人敢真信一句?那一代人的选择,早被裹进了历史的大锅里,搅一搅沫子全是无奈。
说起来,现在的姑娘们倒是活得明晃晃。事业、自由、生活样样拿得起,结不结婚谁还真的上心?“剩女”成了都市新潮流,朋友圈里晒的不是钻戒是机票。你以为这轻松?其实背后也有一堆压力。家里催婚,朋友催生,“你怎么还不结婚”成了社交媒体上最常见的热搜词。可她们就是不吃这套,活得比男孩还带劲。
翻翻国外,其实印度情况也不比咱们好多少。性别失衡、光棍村、嫁妆问题,热闹得很。再拿体育圈举例,C罗那家伙球场野得一批,生活里却总被八卦媒体盯着“单身”标签,粉丝操碎了心。明星都过得这么飘,咱普通人何必自责?
网络上段子手倒是乐呵呵,“以后是不是要共享老婆”,评论区里怼天怼地,仿佛婚姻成了盲盒,能开出啥全凭运气。有次我在贴吧看到,有人说“相亲跟盲盒差不多,运气好能遇见灵魂伴侣,运气差就只能换头像。”你说现在年轻人,是不是都被时代锻炼成了段子手?
其实大部分问题,根子还在那几十年老思想没散场。政策松了,观念也在变,可80后90后这波“库存”,一时半会真消化不完。现在好歹男女出生比慢慢回归正常,姑娘们日子过得有滋有味,男孩们还得和房价、户口、彩礼死磕。社会结构这事儿,换皮不换筋,想一夜之间见成效,怕是比梅西单刀破门还难。
你信不信,咱们村打麻将都能聊到“光棍”话题。有人说以后会好,有人摇头说“得等孙子辈了”。我倒觉得,社会问题没那么容易有标准答案。谁都不是时代的孤岛,每个人都被历史的浪花推着走。你问以后怎么办,我也不知道。也许有天年夜饭桌上不再有“你对象呢”这种灵魂拷问,大家都能心平气和地吃块红烧肉,那才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。
说了半天,你们家过年还被催婚吗?你们村的“光棍库存”现在什么水平?评论区吱一声,别光潜水。咱们一起聊聊,看看谁家催得最狠,说不定还能凑个“光棍联盟”打个友谊赛。
亿腾证券-场外配资-重庆线上配资-股票实盘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