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7年7月7日,卢沟桥的枪声不仅打破了华北平原的宁静,更将一个古老的民族逼至存亡绝续的边缘。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山河,当现代化的战争机器吞噬着国人的生命,每一寸国土的沦丧都烙印着积贫积弱的耻辱,中华民族用最惨烈的代价验证了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历史铁律。
抗战全面爆发后,日本侵略者之所以叫嚣“三个月灭亡中国”,盖因两国实力对比悬殊:当时,日本工业总产值是中国的4.4倍,钢铁产量是中国的145倍,其年生产1580架飞机、330辆坦克的能力,更让军工基础几近空白的中国相形见绌。这种代差般的国力直接体现在台儿庄战场上,中国军队的炮兵火力仅为日军的1/10,每名士兵平均仅配发30发子弹,不得不用血肉之躯弥补装备劣势。
这场战争留给后世的深刻启示之一是:军事落后会失去领土,经济落后会丧失主权,科技落后会丢掉未来。
物质层面的差距,本质是文化和制度上的鸿沟。当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,清朝的士大夫还在争论“师夷长技”是否违背祖制。当日本军国主义在战争中通过“统制经济”实现资源高效调配,国民政府还处于军阀各自为政、指挥体系混乱的局面,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没有被唤醒,形同一盘散沙。事实证明,一个文明对于外敌欺凌的抵御能力,既不来自文章典籍的厚度,也不来自道德教化的深度,而是取决于打开国门的智慧、革新制度的胆魄、民众觉醒的广度以及国防建设的强度。
展开剩余31%胜利来之不易,和平需要实力。足以告慰先烈的是,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,一周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抗日战争期间一年的总和,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。然而,我们之所以还要反复咀嚼过往的苦难,不是为了舔舐伤痕,而是为了从民族的共同记忆中汲取历史教训,不能因为我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而忘却了积贫积弱的惨痛代价。
卢沟桥的枪声永不沉寂。唯有将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历史忧患转化为报国的情怀、自强的信念、斗争的意志,才能让和平的星空永远照耀这片土地。
范嘉欣
编辑:汤吉宁 刘悦悦(实习生)
审核:李薇
发布于:北京市亿腾证券-场外配资-重庆线上配资-股票实盘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